时间的绽放: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的花卉世界

黄韵奇

2023-04-11 10:02:00

关注
在 从二战后发展至今的当代艺术绘画的纷呈流派中,表现主义大师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Francesco Clemente)的作品以其唤起力和精神深度而脱颖而出。1952年,克莱门特出生于那不勒斯,他多产的职业生涯跨越了四十余年。他以复杂而难以归类的象征性视觉语言而闻名,创作涵盖了多种媒介,包括绘画、雕塑、装置、诗歌等。其中,他的绘画作品以花卉、人物、自画像、天使等元素为主题,融入了历史、个人经验、多元文化、多种宗教的参考,例如欧洲文艺复兴、巴洛克、印度绘画、西藏密宗、波斯文化等等,这也造就了他难以归类的强烈的、充满隐喻和象征主义、跨文化的个人风格。
图片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肖像,摄影师:Sante D Orazio,本文所有图片来源于©️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图片:厉蔚阁
厉蔚阁亚洲在巴塞尔艺术展期间于香港为克莱门特的《冬之花》系列举办了专题个展。这个主题是他漫长而丰富的创作历程中较少为人知的一条脉络,本次展览则是对他的花卉系列创作的集中梳理及深入探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贯穿艺术家创作生涯的诗意与韧性,展览持续至4月29日。
图片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冬之花》展览现场,厉蔚阁亚洲,2023
在更广泛的艺术史背景之中,花卉在艺术家中一直是备受青睐、贯穿传统与当代的的主题的强有力的视觉表现元素。从最早的荷兰画派扬·勃鲁盖尔到亨利·方丹拉图尔,从梵高莫奈到乔治亚·奥基芙,从安迪·沃霍尔到村上隆,花卉作为意义之载体,具有多重的复杂象征。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对花卉的处理方式介于物质性与精神性、现实主义与抽象之间的微妙平衡,改编和重新想象花卉这一架上绘画的经典意象在当代语境下价值表达,为探索自然与精神领域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概念资源;在传统和革新之间,强调了审美和灵性在人类经验中的核心需求与地位。
图片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冬之花》展览现场,厉蔚阁亚洲,2023
逐瓣而行的诗意
《冬之花》的画布充满了丰富的色彩、质地和形式,有节奏的花瓣、叶子、雄蕊和种子壳形象组成了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律动构图。这个系列的灵感来源于克莱门特的舞蹈家妻子在某年冬天从户外采摘并带到他工作室的花束,艺术家对于花卉的系列的着迷及持续的创作自彼时起延续至今。
图片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冬之花》展览现场,厉蔚阁亚洲,2023
展览中尺幅最大的两幅画以完全使用灰色调创建图像的灰调单色画技术绘制。艺术家结合了家乡那不勒斯的晚期巴洛克画家卢卡·乔尔达诺(Luca Giordano)的灰阶风格以及现代巴厘岛灰调画的技术,在之前的系列作品中及在90年代晚期的《灰调自画像》都可以看到他跨文化的融合试验。《冬之花》系列则是他首次将灰阶试验拓展到花卉静物题材中。
图片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冬之花 XLIV》,2023年作
克莱门特的花卉中的脆弱、敏感、精致的亲密感尤其突出,仿佛他在邀请观众欣赏每朵花的复杂结构、轮廓和纹理。他的技法以微妙的层次感为特点,通常使用相对较薄的颜料图层来构建丰富而明亮的表面。艺术家使用的部分色料来源于天然植物,这种方法结合类似于扎染与水彩的晕染技法,敏锐地捕捉到花朵由绽放而转向凋零的脆弱而美丽的瞬间,不断变化的色调似乎是光线与时间在花瓣上的流动的演绎,而其中的笔触张弛的准确性亦为画面提供了某种紧迫的张力与生命力转瞬即逝的存在感,超越了传统花卉静物常被感知的较为同质化的情绪标签。
图片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冬之花 XXXVII》,2023年作


超越物质世界的

自然与灵性愿景


克莱门特的花卉画作展现出他独特的视角,从花朵最初的萌芽到最终的腐朽,强调了生命的连续性和动态性。他的作品中,花朵不再是传统静物画中的象征性元素,而是一种超越了直观的生命力与时间的线性关系的更具无常与灵性的表现形式。克莱门特对于创作的方法论与其最终视觉呈现也保持一致而彼此呼应——他将绘画比作编织,构图的线条出现和消失,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放射状演进。他表示:“我相信对意识最准确的描述是‘不连贯性的连贯性’,所以我通过我的作品表明我们有一种分裂的、碎片化的自我,我对分隔我们所有不同角色的这种缝隙尤其感兴趣。”
图片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冬之花 XLII》,2023年作
克莱门特的花卉画可以被视为对自然界与精神领域相交汇的冥思。他的花卉描绘超越其物理外观,唤起一种超凡美感和神圣恩典。克莱门特家乡深厚的罗马天主教传统带来的精神遗产以及他在印度长期生活所受到的东方哲学的浸染,使得他的花卉画在尘世与永恒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与东方精神传统相关的特定花卉的选择,到采用类似于古典印度和西藏艺术的风格元素的视觉呈现,都体现了克莱门特对印度和西藏等东方哲学与美学文化的兴趣;它们以多种方式在克莱门特的花卉画中发出了回想与鸣振。克莱门特在画作中使用的金箔令人联想起传统西藏唐卡,而其中复杂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则呼应了印度微型画丰富的视觉语言。通过将这些东方元素融入他的作品,克莱门特不仅向这些文化的丰富艺术遗产致敬,还邀请观众思考精神主题的普遍性和所有生命的相互联系。
图片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冬之花 XL》,2023年作
另一方面,克莱门特的花卉也可以被解读为他个人精神历程的表达——寻求超越和内在转变。他描绘的花朵作为觉醒的隐喻,其微妙美丽和短暂存在唤起了人类生命的瞬间性和对超越物质世界的渴望。通过邀请观众思考他作品的神秘层面,克莱门特挑战我们超越表面,参与他的花卉画作中更深层次的意义。由此,他的艺术成为通向神性的入口,及提醒我们每个人内在精神潜力的视觉提示。
Artnet新闻×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
Q:可否与我们分享更多创建《冬之花》系列的灵感来源以及与妻子协作的过程?A:70岁是老年的分水岭。在这个分水岭上,从冰冻而坚硬的土地中,冬花绽放,成为不屈不挠的生命之兆。我和妻子之间的联系是我们共同的品味。她挑选并整理花朵,我按照自己看到的画出来,不做改变。
图片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冬之花 XLIII》,2023年作

Q:自然在你的艺术实践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将其融入到作品中?

A:自然是一个来自19世纪的浪漫概念。我反对资本主义对一切事物的物化。我不相信物品或物质,而是相信生命。我相信我们需要恢复对神圣感、灵性的意识与察觉,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注意到一切都是活着的、一切都是神圣的。

Q:你是如何处理《冬之花》系列绘画的构图和色调组合的?

A:每次开始新的作品时,我先确定背景的材料范围,然后是一种有限组合的调色板来绘画,然后就是标记、擦除和再标记。这次《冬之花》展览中的作品构图视角类似于摄影的特写,却没有特定的悬挂方向,而是试图展示一种全局式的变动视角。在展览前,我与画廊同事一起尝试了各种角度的展示方法。

图片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冬之花》展览现场,厉蔚阁亚洲,2023

Q:你在这一系列中融入灰阶绘画技巧的出发点是什么,这种技巧如何影响作品的氛围和色调?

A:当我穿越不同的地点和时代时,我会遇到一些形式和材料,它们几乎是独立于我的意愿进入我的作品中,而非我的主观选择。我在家乡的传统绘画风格中已熟悉灰调绘画的技术,而数十年后在20世纪30年代复兴的传统巴厘岛灰调绘画中与其重遇。

Q:《冬之花》中花瓣、叶子、雄蕊和种子荚的节奏性构图是如何与您更广泛的艺术愿景联系起来的?

A:在我的绘画中,我来回转换两种状态:成为自己和成为另一个人。《冬之花》系列始于另一个人的构图(亦是我的妻子带回的花束的组合),然后是我拍摄的照片的再现,然后,我会在某种程度上放弃绘画,重新从生命与自然的角度去看那些花卉呈现的线条而非我创作的线条,这种将自己完全交给自然的方式,也使得这些生命复现的可能性重新回到我的手中。我的每组作品其本身都是自给自足的、自洽的,并以非常多样化的方式提醒同一个事实:生活已是天堂,世界是完美的。

图片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冬之花》展览现场,厉蔚阁亚洲,2023

Q:你对生命的暂时性、时间或存在主义的哲学有哪些看法,这如何与《冬之花》系列的主题相呼应?

A:我接受这样的观点:我们是永恒的,但不是不朽的。绘画是对死亡的提醒和通往永恒的门户。

Q:如何看待《冬之花》系列与长期的静物画传统、当代艺术的关系?

A:我从来没有将“冬之花”视为静物画。我不认为一幅画传递信息。一幅画是沿着美丽的草地漫步。在“冬之花”中没有形而上学的层面,没有静止,相反,生命不是作为物体而是作为过程被看待。

Q:你的作品与20世纪80年代的新表现主义运动有关,但也被描述为不可分类。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与当代艺术更广泛趋势的关系,以及它的未来发展?

A:我的抱负是呼吸。绘画是一种扩张和收缩、辐射和消解的方式。我们需要允许事物之间互相引导、联系的方式。我唯一的目标是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能收获意料之外的感受,甚至迷失。



图片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冬之花》展览现场,厉蔚阁亚洲,2023


文章来源:artnet新闻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离散、漂流与再生:伦敦华人艺术社群新叙事

Asymmetry Library 摄影:Christine Constantine“这里有整个伦敦
特写 0评论 2024-04-07

看与被看:视线交织中的当代文化景观

2024年3月28日,“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参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4-07

朱新建:绘画激发你身上很美的冲动

朱新建,江苏南京人,由于对文人画的革新,成为文人画的反叛者;被誉为新文人画艺术家代表。他的画备受争议
朱新建 0评论 2024-04-07

邬建安和他的神秘怪谈

中国神话传说,是当代艺术家邬建安艺术创作重要的灵感来源与素材。他说他读《山海经》,越来越觉得那里面讲
中国审美100人 0评论 2024-04-07

英国艺术家、植物学家和园艺家

 Cedric Morris塞德里克·莫里斯英国, (1889-1982)— ArtYou
玖月画社 0评论 2024-04-06

法比安·特雷伯(Fabian Treibe):清醒的梦境

我对现实的表现不感兴趣,至少对纯粹的复制不感兴趣,我的图像不需要正确的视角,这无关紧要。相反,它更清
Galle 0评论 2024-04-06

何多苓:我的画任由观众解读,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距离何多苓那件被写入美术史的作品《春风已经苏醒》完成,已经过去了四十二年,很多人知道何多苓都是因为这
刘军 0评论 2024-04-03

万物皆可波普,罗伊·利希滕斯坦诞辰百年大展

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对波普艺术给出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流行的、短暂的、可消耗的、低成本、大量
漫雨 0评论 2024-04-03

古道具坂田:“垃圾”,作为一种美学宣言

“古道具坂田:你我的选择”展览部分作品,照片由三嶋一路拍摄“古道具坂田”是已故的日本古道具店经营者、
翁家若 0评论 2024-04-01

乔治·巴塞利兹:2011-2015年雕塑作品

雕塑是一种奇迹般的存在。它被堆砌出来,加以装饰,不是作为思想的标志,而是在形状限制范围内被任意制作出
NATIONAL ARTS 0评论 2024-04-01

最美的春天,住在梵高的画里

1889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 私人收藏1853年3月30日,梵高出生。梵高的一生,短暂而潦倒。在生命里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4-04-01

杨沛霖个展宁波白美术馆举行:漫游“无意之境”

“无意之境”杨沛霖个展现场沿着鄞州公园的绿荫步道,穿过仲春时节的轻风,人们惬意地进入自然之境,亦能漫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31

安妮·莫里斯:伤痛让我比我更爱我

2012年,因为一次流产的经历,艺术家安妮·莫里斯(Annie Morris)将“堆叠”(Stack
BAZAAR ART 0评论 2024-03-30

青蛇:停留在表面的“女性中心”讨论

自然和女性都再次沦为一种背景墙式的展示,被抽象化、扁平化,无法对其复杂性进行更全面更深层的讨论。Yu
石雨桐 0评论 2024-03-29

喻红:作为生命直觉的女性凝视

《ARTnews》中文版2024年3月刊以“女性被看见”为封面专题,特邀国际著名艺术家喻红拍摄独家封
shun 0评论 2024-03-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