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集体到“我们”,走向非传统日常的韩国当代设计

周钰

2023-04-15 10:44:00

已关注

图片

展览现场


3月,八位韩国艺术家、设计师和匠人的新作展“정”(Jeong)在纽约西村的设计画廊“完美未来”(The Future Perfect)里展出。展览所汇集的不拘一格的艺术品和概念家具,在韩国本土工艺传统与当代物质文化之间形成了集体性探讨。从植根于古代工艺的手工艺,到通过新材料和技术对传统的重新诠释,再到完全依赖当代技术的工作方法,“정”将超越对文化身份的审视,而进入一场关于消费主义和可持续性的全球对话,以及抱有存在主义关怀的叙事视角。


图片

简·杨-德海恩(Jane Yang-D'Haene)的“明瓦”(MINHWA)系列陶瓷作品


“정”(Jeong)可译为“情”,这种情感具指对某人的依恋,一种能够引起社会互惠的联系,带来亲密、融洽、温暖的感觉。由此,在韩语语境中,“我们”不只是一个个“我”的复数,而是“我”通过“정”(情)与“你”联结为一体,从而成为了“我们”。展览的策展理念正是来自韩国的这一文化价值观,即对人和地方的集体忠诚感和强烈的情感纽带,而这种借由忠诚、热爱和社群情感来表达的价值,比定义和规范更容易为人体验和感受。


图片

简·杨-德海恩(Jane Yang-D'Haene),“明瓦”(MINHWA)系列陶瓷


此次展览聚焦于将韩国丰富的工艺传统推向新高度的当代艺术家们,展出包括杨承振(Seungjin Yang)标志性的气球家具、简·杨-德海恩(Jane Yang- D'Haene)空灵的陶瓷作品、尹来熙(Rahee Yoon)的柔焦色域雕塑等具有高度个性化和普遍相关性的作品,传达艺术家带有情感辛酸的材料创新和概念思考的启发。


图片

杨承振(Seungjin Yang),“躺椅”(LOUNGECHAIR)


杨承振再次带来气球系列的概念家具,他在固定组合的气球上多次浇注彩色环氧树脂,颠覆人们对气球的视觉经验,使座椅雕塑能够承受人体的重量。他选择气球这一脆弱的媒介,通过设计过程操纵了来自童年的记忆和乐趣,每件作品都散发着玻璃般俏皮的光泽,又带有一种短暂的伤感,如同暗自发问:只为短暂而设计的东西是否会永远存在?


视觉和感官物质性的矛盾是“정”的重要主题。尹来熙的多件丙烯酸树脂作品结合了刚性几何形状和柔焦的视觉效果,同时具有全息图像的发光亮度和实体的存在。尹来熙擅于将材料的原始特性与偶然的工艺效果相融合,产生强烈而不稳定的视觉感受。方与圆、实与虚的共存使平静的外表内部有物质在剧烈翻腾,简单而静谧,以沉默的方式表达着自己。


图片

金俊洙(Junsu Kim),“ALBO 1”皮革花瓶


金俊洙(Junsu Kim)以皮革工艺为基础,或以皮绳层层累叠,或将皮革与器物结合,编制出流水般复杂的纹理,又具有陶瓷般的细密质感。将至柔的水塑皮革编织出坚硬的外形,这种矛盾的关系就像人与环境的错综复杂一样,会为隐藏的线所牵引。


图片

郑明泽(Myungtaek Jung),“DUMBUNG”座椅


郑明泽(Myungtaek Jung)的家具设计则以韩国古代建筑为灵感,两把座椅均采用青铜巨石的造型,在功能性和雕塑美感的结合中传递出一种安静的宏伟,有如在整个展览空间中赋予停顿的标点。简·杨-德海恩和李杰基(Jaik Lee)的作品都受到朝鲜李氏王朝时期“月亮罐”(Moon Jar)的启发。月亮罐以其形如满月、皎洁似月光的形态和釉色得名,其极简的优雅造型自17世纪以来便吸引着韩国的艺术家和鉴赏家们,使之与韩国的本土身份联系在一起。简·杨-德海恩以此为灵感制作了一系列同名球形器皿,这些像是种子和果实的陶器由多层手工圈制的线圈雕刻而成,通过引入意想不到的纹理、颜色和元素而进入设计的当代对话,对传统器物展开了新的诠释。李杰基则打造了一系列手工捶打而成的铜制(解构)器皿,延续了内部镀金、表面挂釉的传统工艺,波动的弧面呼应了传统的月亮罐因上下拼接素坯而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下陷和收缩。


图片

金正在(Chungjae Kim),“新生系列”(NEWBORN SERIES)


金正在(Chungjae Kim)在寻找一种能够准确表现生命周期的形式时,设计了一种新的工艺,他用手工将黏土塑造为印有艺术家双手的有机形状,再用3D打印机进行扫描并重新打印。对于新材料和技术的实验过程中,他也追求着一贯的造型美,此次展出的多件作品具有太湖石一般变化万千的灵透交错,同时具有建筑和雕塑的美感。这些作品混合手工与电脑工艺的制作过程,也是艺术家对数字时代工艺的未来想象。


图片

延晶勇(Jingyong Yeon),“布艺沙发”(PADDED SOFA), 2022


空间内唯一的悬挂物是延晶勇(Jingyong Yeon)使用大面积平铺的棉被完成的作品,表示其对废弃物品内在品质的赞赏,同时展出的还有用填充羽绒服改造的沙发,提出实用性与可持续性的问题。在棉被的表面,还保留有NBA的标志,仿佛重复出现的水印,直接指向消费文化所蕴含的视觉语言。


“作为一家画廊,我们一直在寻求深化对设计以及由此产生话语的思考。”正如画廊总监劳拉·扬(Laura Young)所表示的,作为最重要的当代设计画廊之一,自2003年创立以来,“完美未来”画廊一直以其广泛的视野和强大的策展理念而闻名。除却引进那些独具开创性的设计天才的收藏价值极高的作品,作为行业权威和催化剂,“完美未来”也在不断和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工匠建立关系。此次聚焦韩国当代艺术新生力量的展览“정”便是一次搭建地区本土文化与全球设计对话的尝试。


东亚艺术过去常以古老或神秘为面貌,而近年来古代、现代和当代的东亚艺术品及其在展览中的文化意义和延伸价值正成为开放讨论的议题。韩国在经过1980年代的民主化运动后,新一代艺术家不再追求过往的主导性议题,而表现出对日常生活的回归,并积极采用非传统材料和工艺来表达新的艺术自觉。这种自觉以向内感知的方式同世界与时代完成对话,通过感性和经验的共鸣构成群体的文化身份认同,或许正是“정”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所在。


文 Article / 周钰 Zhou Yu

图 Pictures / 完美未来画廊 The Future Perfect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