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的几何性
“建筑的本质是空间的构建和场所的确立,而并不是简单的形式陈述。人类在其全部发展历史中运用几何性满足了这样的要求,它是与自然相对的理性象征,即几何学是表现建筑和人的意志的印记,而不是自然的产物。”——安藤忠雄
圆形作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完美的几何图形,凭借其丰富的内涵和因人而异的解读,是艺术作品中最常见的图案之一。从建筑诞生至今,圆形就是建筑师们钟爱的经典元素。那么在建筑中,“圆”这一元素代表着什么呢?
01. 圆的秩序与逻辑02. 空间对立与融合03. 平衡的建筑诗意
“我相信,当我们讨论设计的时候,我们就在讨论秩序。我认为设计依环境而生,而秩序是我们对环境各方面的发现。”
路易斯·康作品:印度管理学院
在路易斯·康看来,秩序犹如形式是属于本质的东西,它是建筑师的发现而不是创造,秩序是像“种子”一样可以从中衍生出整个建筑的“抽象几何概念”。
他认为,几何学是建筑师的通用语言。带有些许神圣感、力量感的圆形,是他最常在建筑创作中使用的形式之一。“圆”这一元素,是几何秩序的代表,更是古典韵味的诗意再现。
印度管理研究所
1974 印度 路易斯·康印度艾哈迈达巴德管理学院于1974年建成,是路易斯·康最具代表性的砖结构建筑之一,同时该项目也是他对“秩序”进行探索的代表作品。
对理想形式、永恒结构与纪念性的探求促使康发现圆形这一古典元素的秩序,它与康坚持的形式秩序、结构秩序和空间秩序是一致的。
同样,圆形也是东方建筑巨匠安藤忠雄在建筑设计中常用的主题之一 。此外,他们都通过现代建筑的语言表达着传统的精神,在几何形中寻求建筑设计的逻辑。
和美术馆
2020 广东顺德 安藤忠雄和美术馆位于广东顺德北滘新城,耗时5年打造,是目前安藤忠雄在中国最大的单体美术馆建筑。
安藤忠雄在岭南风格的诸多元素中,提取了“圆”的元素成为美术馆的主要造型。在建筑形体上呼应“和谐”这一理念,尝试着创造出崭新的融汇中国岭南建筑文化的艺术文化中心。
实际上,和美术馆中的“和”不仅代表“和谐”,也有动词“和(huò)”所代表的混合之意。因为安藤忠雄希望“在设计中融汇中国岭南建筑文化”,而岭南建筑的特色之一就是“空间融合”。
在富有张力的垂直空间中,以螺旋楼梯连接各层视线焦点,与“圆”环迭层外观设计相呼应。
在建筑空间中,“圆”的介入使整个建筑空间及周遭环境发生了变化。“圆”在建筑空间中强调构成,即建立一个中心,也就是视觉焦点,这个时候的“圆”就使原本相对普通的建筑空间形成了一个视觉上的核心。
从“圆”的界定角度出发,建筑空间便分出了内部与外部、主动与被动。
灯塔 – 曲江艺术博物馆扩建
2021 陕西西安 如恩设计研究室曲江艺术博物馆位于西安大唐不夜城,大雁塔南侧。扩建项目以“城市纪念建筑物”为设计概念的起始,它不仅实现了博物馆扩建所需的文化与商业功能,也成为了城市肌理和社会历史的具象缩影。
扩建的建筑体量由四部分组成:下沉基座、雕塑步道、观景平台和纪念建筑。整个基座为现浇混凝土,从原广场的水平面下沉而来,延伸了公共空间。
户外圆形剧场
如恩将二楼的休息厅置入于建筑顶部的圆形雕塑之中。为了增加建筑的透光性,立面采用了菱形的红洞石间隔排列组成。
邢窑遗址博物馆
2017 河北邢台 言川建筑河北邢窑遗址的确认是201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考古队在发掘现场所发现的窑炉不仅年代早、完整度高且布局模式罕见。邢窑遗址博物馆就建设在遗址上方。
重点展示区域
区别于沿着遗址坑周边安排参观的常规流线,在该项目中,建筑师把主要参观流线布置于悬吊在空中的圆环,这为游客提供了更加高效且更为丰富的参观体验。
圆形填充算法生成环廊
建筑内部由一个巨大的环形坡道连接着入口层和参观层,游客通过环形参观流线在方正的建筑中漫游。
圆形建筑在外观上别具一格,它给人以饱满、充盈之感,呈现光滑、柔润、平和之境。它所形成的哲学观,能够穿越岁月,回响至今。
红砖美术馆 2014 北京 董豫赣
红砖美术馆地处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部一号地国际艺术区,展馆面积近一万平方米。美术馆建筑及园林设计统一由北京大学建筑研究中心教授董豫赣担纲。
建筑采用红色砖块作为基本建筑元素,以转译圆形”月亮门“作为空间母题,从而构成了独特的建筑语言,打造出了这样一座于生长于喧嚣之外、拥有别样园林的当代美术馆。
游人穿过洞门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下沉式设计的圆形剧场。它通过顶部采光,将阳光柔和地洒在剧场中央。
穿越过门洞与百转千回的空间,建筑的张力在这一刻被放到最大。重重门洞与幽深的走廊书写着空间的序曲,下沉剧场两层高的圆形空间则是建筑的高潮。
它平和、饱满、安静,却爆发出惊人的美的能量:是方与圆的碰撞,亦是刚与柔的融合。平衡的哲学,便在这里彰显。
巴黎Pinault收藏博物馆2020 巴黎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将巴黎历史悠久的证券交易所改造成艺术收藏家弗朗索瓦•皮诺特的博物馆。一个中心圆柱体被插入在现有结构中,从而形成了一个新奇的展览空间。
该博物馆位于巴黎第一区的中心位置,中间有一圆形大厅。安藤的混凝土圆柱体采用9米高的墙的形式,直径30米。柱体四周几处相同的开口引入了自然光线,照亮了室内空间。
一走进建筑,就会被这处“沉浸廊道”所吸引。它诞生、却又脱离于旧有建筑的圆形平面,它打破、却又融合于原有的向心性空间。
安藤将“日常性”语境融入艺术博物馆的修缮设计中,引入穹顶天光。又通过高起的环廊,使游客拥有新奇的观展体验,从而也达到空间中日常性与观赏性的平衡。
漫步在环形空间里,旧建筑显得亲近而迷人,它本身似乎也是一件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了。
纵观古今,“圆”形建筑从最开始被环境所迫而建演变到了今天因其具有的特殊含义而建,其中的转变天差地别。但唯一不变的是,在所有建筑空间中,“圆”形建筑都是极具感染力和吸引力的。
“圆” 形建筑既是数理秩序的具体再现,更是呈现着空间礼赞的建筑诗哲。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