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感相融,隈研吾的建筑美学

刘星

2023-09-18 10:36:00

已关注

图片

隈研吾肖像


国际知名建筑师隈研吾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体验式回顾展“隈研吾:五感的建筑”于炎夏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拉开帷幕,以隈研吾提出的全新概念“五感的建筑”为主题,从视、听、触、嗅、智的感官维度,让观众从感知出发,多维度理解现代建筑的社会价值和本质。

图片装置《竹涧》,图片来源嘉德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人创造建筑的时候,建筑也在塑造人。面对全球工业化时代一味追求速度的批量建造,现代建筑已成为与自然相对立的工业产品。作为日本当代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隈研吾提出了一系列设计革新主张,他认为建筑的作用是改善而非支配,其目的不是为了将人类困住,而是要让身心舒展,获得栖居自由。“无法与大地割裂开的,才是建筑”,他倡导人性化、亲近自然的设计理念:“在人工搭建建筑的时代,建筑所使用的木、土、石等材料独具魅力。那时的建筑可能没有那么牢固,但也正因如此才使人们感受到了独特的风与光。我希望通过我的设计,唤醒现代建筑中的这些元素。”

图片《五感的数字时空》“隈研吾:五感的建筑”展览现场©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五感的建筑”展览涵盖建筑模型、装置、多媒体艺术、音乐、香氛、书法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观众感官的同时,展现建筑师生涯的代表作:199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中国“长城下的公社/竹屋”、日本三得利美术馆,以及2020东京奥运主场馆“新国立竞技场”设计等。


复星艺术中心户外广场,大型装置《竹棱》以金属材料模拟竹条韧性,与建筑金色外壳相映成趣,成为观展的室外序章。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另一番“竹”之风景 — 隈研吾设计的装置作品《竹涧》由超过一万根纤细竹条组成,巧妙构筑轻盈曲线,搭建成通往展厅的走廊。

图片《织部茶室》模型,宽900mm,直径600mm, 高400mm


展陈设计由五个层层递进的篇章组成:“日常的五感”“活跃的五感”“开放的五感”“享受的五感”和“探索的五感”,每个单元的主题文字由隈研吾书写,他从高中就开始练习书法,对他而言,书法不只是爱好,手、纸和墨的关系展示出人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训练人与材料之间关系的思考,也延续到他的职业生涯之中。每个篇章都展示与主题相关,且能直接传递出“五感”概念的建筑作品,每个项目的展示包括设计阐述、草图、施工图、照片(效果图)和模型五部分构成。

图片《竹曲》“隈研吾:五感的建筑”展览现场©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走进二楼的多媒体放映室,随即被环绕四周的屏幕包围,不断变化的线条和几何形状展现来源于自然的建筑材料经过建筑师思维提炼的过程。走出展厅,迎面而来的是以茶室为建筑原型的冥想庭院装置《竹曲》,大量竹条构成曲度微妙变化的螺旋形状,石板铺成的小路引至茶室入口,探寻内部空间。


竹与木是隈研吾在设计中偏爱使用的东方传统元素,也成为标志性的“多孔”建筑语言,无论是《竹曲》、悉尼达令广场还是上海的鑫耀中城项目双子星剧场,隈研吾通过在靠近外部空间留下走廊,阳光穿过木头空隙洒下流动影子,在作品中创造与自然为邻的亲近感,消弭建筑与周围环境的隔阂,如建筑师在《负建筑》一书中写的那样:“所有我讨论的事情 — 用细小的元素来设计,创造渐变、轻薄、轻盈之感。”

图片《竹棱》一层户外装置©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展览中除了各类大型场馆和美术馆的设计,也精心收入了茶室和咖啡馆等小体量建筑的案例,隈研吾于1990年代开启了对于“小单位”的探索,以此提炼自身的核心理念:“在东方文化中,园林和茶室起源于文人墨客交流哲学与艺术的空间,我愿和过去的文人们一样,通过Oribe、Tee Haus、Casa Umbrella等茶室和极小建筑的设计不断提炼自身的核心理念与哲学。”采用树枝状的结构来承重的Coeda house咖啡馆,被誉为远眺大海的绝美咖啡馆,造型十分优雅 — 利用方形雪松木板堆叠而出的巨大树状建筑,寓意为“枝繁叶茂的房子”;而用聚酯类材料建造的织部之茶室,以柔软而温馨的外表召唤视线的靠近,它是建筑师向织部茶碗的致敬,目的是让进入这个蚕茧形状空间的人,感受到一种梦幻的,类似回到母体的心情。


展览的每个展区均对隈研吾建筑项目的立面局部进行了1:1的还原,让观众从微缩模型之外,近距离观看材料的真实质感和节点工艺。紫砂博物馆外立面的陶板保留着手作的痕迹;隈研吾事务所在北京前门办公室,设有遮阳功能的铝制屏风的零件由两种铝制构件相互铰接而成,组装成为类似“花格窗”的外立面屏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的瓦片由四个金属挂钩悬吊于两层金属网格之间,旧瓦片都来自于当地住宅,尺寸不一,帮助建筑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太宰府天满宫表参道星巴克店,木结构由被打磨得无比光滑的木材插接拼装得以稳固。

图片隈研吾:五感的建筑”展览现场©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我们的五感将缤纷的瞬间收藏,而今我想重现那阳光与微风的世界,让生机勃勃写进每个平凡的日常。”展览调动五感的方式并非单独呈现,而是将它们有机联结,不同空间中均各自拥有自己的气味,竹叶、茶香、檀木香,营造治愈香氛。同时,不同的模型区域以“听觉”作为视觉之外的引导,让观众寻声而至。


展览的音乐创作由东京艺术大学波立裕矢主导的团队在隈研吾的提议下完成,乐曲背景来自收入各种大自然录音,融入风雨声、风铃声。打击乐的部分使用了日本太鼓,但整体配乐不拘泥于日本本土乐器,融合了适合冥想的当代电子乐元素。

图片

五感相融,世界因此变得生动鲜活。隈研吾说:“形式只能刺激视觉,然而更深层次的感官则在视觉之外,这也是我想在展览当中表达的。”建筑师将传统元素与高科技融合,注重在地文化的表达,以建筑与世界对话,在“五感的建筑”中,呈现他跨越近二十年的思考,突破形式的限制,回归自然的同时让观众展开关于建筑未来的多元想象。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戴泽:他是徐悲鸿的弟子,靳尚谊的老师

2023年9月13日,中央美术学院发布讣告: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共党员,
理想国丨乌托邦 0评论 2023-09-18

故宫博物院推出茶文化特展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传说神农时代,中国人已经认识并利用茶。浙江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人工种植
美术报 0评论 2023-09-18

梵高《春日花园》失窃三年后被追回,有轻微损坏

荷兰当地时间2020年3月30日,正值梵高167周年诞辰,正在荷兰辛格·拉伦博物馆展出的梵高作品《春
美术报 0评论 2023-09-18

盘点最受世人喜爱的色彩

“莫兰迪色”“蒙德里安”“孟菲斯”等色系对设计师而言,并不陌生。但是你了解世界10大著名颜色吗?能完
Kiki 0评论 2023-09-18

当齐白石遇见毕加索

【2023年·奇幻之旅】奇妙的“遇见”齐白石与毕加索是生活在同时代的绘画巨匠,两位年龄相差17岁,分
aimee 0评论 2023-09-18

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

2023年9月12日,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
吴琼 0评论 2023-09-17

2023汉字艺术三年展“东望西张”

9月16日上午,2023汉字艺术三年展“东望西张”开幕式在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举行,本次展览由中国艺术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 0评论 2023-09-17

985毕业的设计院中层,39岁遭遇停薪失业

7月初,景洪如常一样去设计院上班。打开OA,一份《无薪休假通知》从中弹出。从业15年,他第一回收到这
三联生活周刊 0评论 2023-09-17

德基艺博馆:让300年古今中外的鲜花同时绽放

策展人印象派大师卡米耶•毕沙罗的后人乔金•毕沙罗强调:我们要打破传统的东西方二元对立。南京德基美术馆
薛莉 0评论 2023-09-18

建筑能多粉?

随着《芭比》的热映,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粉色成为了2023年最热门的颜色。在好莱坞大片之前,很多建筑物就
华钥设计 0评论 2023-09-18

在自然中放空,感受大地的“霓虹印象”

没想到,大地也有“霓虹印象”最近,年轻人的世界多出了一种标签,名为“山系青年”。TA们喜欢去森林野营
小梦 0评论 2023-09-16

中国家具协会设计工作委员会第三届委员大会成功召开

9月12日,中国家具协会设计工作委员会第三届委员大会在第二十八届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期间召开。中国轻工
中国家具协会CNFA 0评论 2023-09-16

日本建筑大师为什么愿意接下“日本侵华罪行馆”的设计?

日本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2019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矶崎新先生因病于2022年12月29日去世,
匠山 0评论 2023-09-16

成立21年,这家画廊如何推广年轻艺术家?

Peres Projects位于首尔的新空间在成立的21年里,Peres Projects培养了代代
于明祎 0评论 2023-09-16

现在的品牌海报,是懂文案的!

#苏泊尔#▽▽▽▽▽▽▽▽▽#汤臣倍健#▽▽▽▽▽▽▽▽▽#美团外卖#▽▽▽▽▽▽▽▽▽#美团外卖#
顶尖海报 0评论 2023-09-16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