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巴塞利兹:2011-2015年雕塑作品

NATIONAL ARTS

2024-04-01 11:55:00

关注

雕塑是一种奇迹般的存在。它被堆砌出来,加以装饰,不是作为思想的标志,而是在形状限制范围内被任意制作出来的事物。

——乔治·巴塞利兹


乔治·巴塞利兹于伦敦蛇形美术馆(Serpentine Gallery)举办他的首次个展「2011-2015年雕塑作品」 (Sculptures 2011-2015) ,展览呈献了10件艺术家从未展出过的木质雕塑,以及 68 幅用铅笔、钢笔和墨水绘制的相关手稿。通过从手稿到雕塑的转换带领观者深入了解艺术家雕塑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该2011至2015时期艺术家不断探索的成果。


图片


图片

▲ 2024年伦敦蛇形美术馆「2011-2015年雕塑作品」展览现场


对于乔治·巴塞利玆来说,这种新颖的格式是一种清空内容形式的方式,在抽象和形象化之间导航,并彻底改变了当时被视为不可救药的传统媒介。


艺术家在20世纪70年代用手指直接触摸的绘画方法鼓励了对色彩和材料的更自由的使用,这将在他80年代的表现主义色彩领域中脱颖而出。


图片

▲ 乔治·巴塞利兹《无题》纸本石墨 1985


图片

▲ 乔治·巴塞利茨《无题》纸本水墨 2016


展览还包含了高达9米的巨型青铜雕塑《零穹顶》(Zero Dom),该作品为首次在英国亮相。作品被安装在蛇形画廊南馆外的基座上,其相应的原始模型也在展览中展出。它由 5 个雕刻而成的腿部造型构成,体现巴塞利兹对脚部意象的兴趣。


图片

▲ 乔治·巴塞利兹《Zero Dom(零穹顶)》2015-2021


乔治·巴塞利兹于80年代转向雕塑创作,通过由木材雕刻的人物和身体部位,探索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张力。这些木雕是为青铜作品制作的模型,最初并非用于公开展览。


图片

图片

▲ 2024年伦敦蛇形美术馆「2011-2015年雕塑作品」展览现场


每件作品都由单根树干雕刻而成,使用电锯、斧头和凿子,塑造出坚实、富有冲击力的人物形象,同时保持木材的质感,在其表面形成独特的切口和缺口。附带的手稿并不是模型的准备草图,而是在雕刻阶段绘制。这些素描和模型突显巴塞利兹融合二维和三维的创作方式,以及对从手稿到雕塑、从雕塑到手稿的可能性和挑战的探索。


图片

▲ 乔治·巴塞利茨《无题》65.8x50.1cm 2014


图片

▲ 乔治·巴塞利茨《黄之歌》2012-2013


伦敦蛇形美术馆首次展出乔治·巴塞利兹的大型木雕和相关手稿。秉承蛇形美术馆关注先锋艺术家的精神和举办杰出雕塑展的传统,与当代艺术家的对话和共鸣以及蛇形画廊的历史,为艺术家充满力量的作品再添新光。


图片


图片

▲ 2024年伦敦蛇形美术馆「2011-2015年雕塑作品」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的亮点作品包括《双零》(Sing Sang Zero),延续巴塞利兹以本人及他妻子埃尔克为原型创作具象作品的风格,《BDM 小组》(BDM Gruppe),取材于巴塞利兹的个人童年记忆:BDM(德国女孩联盟,纳粹青年运动)的3名成员、他的姐姐和其朋友们手挽手走在一起。这些高大的雕塑作品参考艺术家的个人生活,探索时间的流逝如何影响和塑造他的创作。


图片

▲ 乔治·巴塞利茨《双零》2011


《零美孚》(Zero Mobil)悬挂于天花板,通过头骨的意向探讨死亡,并诗意地使用电线连接部件。作品蕴含人性的矛盾,让人联想到虚无的概念,通过象征性的人物传达时间的脆弱性。


图片

 乔治·巴塞利兹《零美孚》2013-2014


乔治·巴塞利玆是一位德国画家和雕塑家,1938年出生于萨克森州的德国德雷斯顿,作为是德国现代艺术中的重要人物,他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欧洲最重要的在世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个性,常常从个人和世界历史中找寻灵感,并引领着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潮流。


艺术家在整个艺术生涯中,一直探索着独特的艺术语言,早期他以风景和人像画为主,但是很快就发现他对传统观念的艺术不再感兴趣。而后他转向“新意识”阶段,他的作品变得更加抽象和知性化,同时又回归了传统表现形式,如绘画、素描、雕塑,之后他一直保持了对笔触和材料上的独特追求。


图片

▲ 2023年德累斯顿阿尔贝蒂姆博物馆「乔治·巴塞利兹85岁纪念展」展览现场


图片

▲ 2023年Thaddaeus Ropac 画廊首尔空间「Hotel garni」展览现场


图片

▲ 2021年Thaddaeus Ropac萨尔茨堡卡斯特空间「星期五很好」展览现场


图片

▲ 2020年Thaddaeus Ropac巴黎庞坦空间「时间」展览现场


图片

▲ 2018年Thaddaeus Ropac伦敦空间「聚焦一九八零年代」展览现场


图片

▲ 2017年Thaddaeus Ropac巴黎庞坦空间「血统」展览现场


图片

▲ 2020年Thaddaeus Ropac萨尔茨堡哈雷空间「负面—新雕塑」展览现场


图片

▲ 2010年Thaddaeus Ropac巴黎玛黑空间「巨型雕塑与绘画」展览现场


乔治·巴塞利茨的创作历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探索艺术语言的过程,他的作品充满了冲击力和反叛精神,同时也使人们得以看到一个艺术家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觉风格。


图片

▲ 乔治·巴塞利兹


乔治·巴塞利兹的艺术生涯长达六十多年,于战后德国开始崭露头角,是同时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1969 年以来,他在绘画中描绘了颠倒的人物形象和其他主题,使作品脱离内容和叙事,转而专注形式、色彩和质地,为传统的具象绘画带来全新的视角。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英国艺术家、植物学家和园艺家

 Cedric Morris塞德里克·莫里斯英国, (1889-1982)— ArtYou
玖月画社 0评论 2024-04-06

法比安·特雷伯(Fabian Treibe):清醒的梦境

我对现实的表现不感兴趣,至少对纯粹的复制不感兴趣,我的图像不需要正确的视角,这无关紧要。相反,它更清
Galle 0评论 2024-04-06

何多苓:我的画任由观众解读,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距离何多苓那件被写入美术史的作品《春风已经苏醒》完成,已经过去了四十二年,很多人知道何多苓都是因为这
刘军 0评论 2024-04-03

万物皆可波普,罗伊·利希滕斯坦诞辰百年大展

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对波普艺术给出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流行的、短暂的、可消耗的、低成本、大量
漫雨 0评论 2024-04-03

古道具坂田:“垃圾”,作为一种美学宣言

“古道具坂田:你我的选择”展览部分作品,照片由三嶋一路拍摄“古道具坂田”是已故的日本古道具店经营者、
翁家若 0评论 2024-04-01

最美的春天,住在梵高的画里

1889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 私人收藏1853年3月30日,梵高出生。梵高的一生,短暂而潦倒。在生命里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4-04-01

杨沛霖个展宁波白美术馆举行:漫游“无意之境”

“无意之境”杨沛霖个展现场沿着鄞州公园的绿荫步道,穿过仲春时节的轻风,人们惬意地进入自然之境,亦能漫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31

安妮·莫里斯:伤痛让我比我更爱我

2012年,因为一次流产的经历,艺术家安妮·莫里斯(Annie Morris)将“堆叠”(Stack
BAZAAR ART 0评论 2024-03-30

青蛇:停留在表面的“女性中心”讨论

自然和女性都再次沦为一种背景墙式的展示,被抽象化、扁平化,无法对其复杂性进行更全面更深层的讨论。Yu
石雨桐 0评论 2024-03-29

喻红:作为生命直觉的女性凝视

《ARTnews》中文版2024年3月刊以“女性被看见”为封面专题,特邀国际著名艺术家喻红拍摄独家封
shun 0评论 2024-03-29

具身体验的“复杂地理”|对话朱筱蕤

3月22日,以“复杂地理”为题的系列研究与艺术项目的第一季“复杂地理:中国杂志”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开幕
Siyu 0评论 2024-03-29

12支跨学科团队,17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史诗级项目“天问”在问什么?

或许用副标题“世界观的对话”来阐释“天问”项目,更容易理解这一史诗级项目的内核。中国美术学院以一己之
罗可一、张火火 0评论 2024-03-29

谷疏博:春燕报春忙 画笔逐春光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随着春风吹拂大地,人们开始新一年的耕耘播种。双手为笔、汗水为墨,在广袤大
谷疏博 0评论 2024-03-28

2024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中国先锋画廊前瞻

国内特色画廊将本次香港巴塞尔视为后疫情时代同国际艺术界相聚、对话、连接的重要契机,与经验丰富的老牌画
王花卷 0评论 2024-03-27

当我们在谈论维多利亚时期艺术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蒸汽时代的回响——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展厅现场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是英国艺术的黄金时
张渤婉 0评论 2024-03-27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