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 | Sven Neygenfind

徐震XuZhen

2023-04-14 10:21:00

关注

Sven Neygenfind(b. 1975)出生于沃尔夫斯堡 (DE),目前工作和生活在德国汉堡。2004年毕业于汉堡美术大学。Neygenfind的作品是通过层叠不同的绘画层次来创作的,通常需要很长时间,使用各种应用和去除技术将它们加工到表面并穿过表面。艺术家的重点不是对画面的表达,而是集中的、反复反映的创作过程,即对图片的搜索——材料和思想被侵蚀,新事物不断发展。他对色彩的运用和复杂的绘画创作过程尤其体现了他的大幅面作品的特点。

“只有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主观性,才能与世界和艺术进行有意义的接触。”

——Sven Neygenfind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Anti-anthropozentrische Notwendigkeit II, 2023, exhibition view, Galerie Conradi, Hamburg

图片Odette, 2023, mixed media on canvas, 250 x 240 cm

图片Mike, 2022, mixed media on canvas, 240 x 220 cm

Neygenfind认为自己是第一代艺术家的代言人,对他们来说抽象绘画是毫无疑问的——甚至可能是唯一的——选择,当他断言一种基本的客观性形式时,他瞄准了抽象表现主义及其强烈的情感和手势举止:所见即所得。Neygenfind认为观看他作品的旁观者不可能是客观的——你所看到的永远不仅仅是你所看到的!只有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主观性,才能与世界和艺术进行有意义的接触:这是他艺术的基本思想,因此他的每幅画都是对策略的新探索,以避免用明确的指导来限制观众的解释。  

图片Lennard, 2020, mixed media on canvas, 260 x 310 cm

图片Dunstan, 2020, 240 x 230 cm

图片Mel, 2019, mixed media on canvas, 230 x 200 cm

图片Luise, 2019, mixed media on canvas, 230 x 220 cm

图片Amelia, 2019, 260 x 250 cm

图片Emma, 2019, 180 x 160 cm

Neygenfind的愿望是通过启动分离过程并逐渐将图片留给其自身和观看者的资源,从而随着表面、平面和结构的复杂整体的出现而使作者的参与逐渐消失。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单个作品进行创作,应用了各种洗脱、抹去和消融技术。亚麻籽油、松节油、颜料或包装胶带等经典且极其简单的材料会在未涂底漆的表面上形成硬皮、痕迹、残留物和印痕。支持介质的物理特性脱颖而出。

Neygenfind将这些干预措施描述为一种渐进式整理,一种挖掘工作,一种对图片的搜索。最终,绘画过程产生了预期的结果:一种尽可能多的事情被搁置的状态——我们可以说,这是与思想斗争的痕迹,而这些思想的影响在它的过程中已经摆脱了。

图片Jeff, 2019, 250 x 230 cm

图片Geoffrey, 2019, 180 x 160 cm

图片Herb, 2018, mixed media on canvas, 240 x 220 cm

图片Sigi, 2017, 200 x 180 cm

图片Kurt, 2016, 240 x 210 cm

图片Mik, 2016, mixed media on canvas, 220 x 200 cm

图片Emma, 2016, 260 x 340 cm

图片Creek, 2015, 230 x 220 cm

图片Edgar, 2015, 200 x 195 cm

图片Karl, 2015, 230 x 220 cm

图片Jeff, 2015, 240 x 220 cm

图片Jeff, 2015, 220 x 200 cm

图片Vek, 2015, 240 x 220 cm

图片Untitled, 2014, Mixed materials on canvas, 280 x 360 cm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离散、漂流与再生:伦敦华人艺术社群新叙事

Asymmetry Library 摄影:Christine Constantine“这里有整个伦敦
特写 0评论 2024-04-07

看与被看:视线交织中的当代文化景观

2024年3月28日,“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参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4-07

朱新建:绘画激发你身上很美的冲动

朱新建,江苏南京人,由于对文人画的革新,成为文人画的反叛者;被誉为新文人画艺术家代表。他的画备受争议
朱新建 0评论 2024-04-07

邬建安和他的神秘怪谈

中国神话传说,是当代艺术家邬建安艺术创作重要的灵感来源与素材。他说他读《山海经》,越来越觉得那里面讲
中国审美100人 0评论 2024-04-07

英国艺术家、植物学家和园艺家

 Cedric Morris塞德里克·莫里斯英国, (1889-1982)— ArtYou
玖月画社 0评论 2024-04-06

法比安·特雷伯(Fabian Treibe):清醒的梦境

我对现实的表现不感兴趣,至少对纯粹的复制不感兴趣,我的图像不需要正确的视角,这无关紧要。相反,它更清
Galle 0评论 2024-04-06

何多苓:我的画任由观众解读,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距离何多苓那件被写入美术史的作品《春风已经苏醒》完成,已经过去了四十二年,很多人知道何多苓都是因为这
刘军 0评论 2024-04-03

万物皆可波普,罗伊·利希滕斯坦诞辰百年大展

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对波普艺术给出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流行的、短暂的、可消耗的、低成本、大量
漫雨 0评论 2024-04-03

古道具坂田:“垃圾”,作为一种美学宣言

“古道具坂田:你我的选择”展览部分作品,照片由三嶋一路拍摄“古道具坂田”是已故的日本古道具店经营者、
翁家若 0评论 2024-04-01

乔治·巴塞利兹:2011-2015年雕塑作品

雕塑是一种奇迹般的存在。它被堆砌出来,加以装饰,不是作为思想的标志,而是在形状限制范围内被任意制作出
NATIONAL ARTS 0评论 2024-04-01

最美的春天,住在梵高的画里

1889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 私人收藏1853年3月30日,梵高出生。梵高的一生,短暂而潦倒。在生命里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4-04-01

杨沛霖个展宁波白美术馆举行:漫游“无意之境”

“无意之境”杨沛霖个展现场沿着鄞州公园的绿荫步道,穿过仲春时节的轻风,人们惬意地进入自然之境,亦能漫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31

安妮·莫里斯:伤痛让我比我更爱我

2012年,因为一次流产的经历,艺术家安妮·莫里斯(Annie Morris)将“堆叠”(Stack
BAZAAR ART 0评论 2024-03-30

青蛇:停留在表面的“女性中心”讨论

自然和女性都再次沦为一种背景墙式的展示,被抽象化、扁平化,无法对其复杂性进行更全面更深层的讨论。Yu
石雨桐 0评论 2024-03-29

喻红:作为生命直觉的女性凝视

《ARTnews》中文版2024年3月刊以“女性被看见”为封面专题,特邀国际著名艺术家喻红拍摄独家封
shun 0评论 2024-03-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